English

把它当故事读吧

2000-09-28 来源:光明日报 吴若梅 我有话说

急匆匆地读完《羞涩的倾诉》这部书的校样,虽然读得不是很细,但我还是被作者的深情感动了。也许,正是由于作者有着传奇般的经历,才使她拥有一颗善解人意的心灵,从中我读到的是真情,是善良,是温暖。

很欣赏她关于中学生“早恋”的说法——“别让太阳烫伤我们”,这几乎是进入青春期每一个中学生一定要遇到的问题。也很看好她给“纯情的花季朋友”的寄语——“这个季节是种子萌芽小草抽绿的季节。”我想,如果中学生们通过读这本书,能够把作者这两个观点记住,并能在自己迷惘的时候想起梦雨的忠告,这无疑对少男少女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。

《羞涩的倾诉》的语言很容易让中学生接受,梦雨的语言很美,故事很生动,情节也算得上吸引人,这对于少男少女,特别是对少女有很强的吸引力,也正是因为此,我想谈点可能不很好听的看法。

我之所以用“故事生动”、“情节也算吸引人”这样的词句,是因为作者收录到书中的中学生来信是经过“加工处理”过的,“加工处理”的结果就是其真实性被大打折扣。如果,读者把这些来信当作某一个中学生的真实故事,那就容易产生误导。我当过10年的教师,做中小学生的知心姐姐、接听知心电话的时间快到15年了。他们的来信是什么样子,我很清楚,所以我说,书中收录的中学生来信是加工过的。“故事生动”,因为那是“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”,从这个意义上说,编出来的故事使这本很好的书有了一个致命的弱点:说服力不强。

由此,我说一说我的担心。少男少女,正是捧着梦过日子的时候,他们会相信这样一本类似心理指导的书籍,里面提到的事情都是真的。作者在指点故事中主人公的时候,过多的理解、过细的爱护会造成错觉——真实就可信,美好的恋情一定要经历,尽管我还小。这是其一。

其二,关于中学生自杀的描写过于细腻。自杀作为一种死的方法会永远存在,而选择自杀的人一般都有心理障碍。中学生对“徇情”,对“像蝴蝶”一样从楼上飘落,会怎样看?心理学家认为——自杀有很强的模仿性。因此,对中学生不是要给予“自杀描述”,而是要给予“自杀干预”。台湾作家林清玄和中学生也谈自杀,中学生们从他那得到的是:绝不轻言放弃。

其三,在长者恋中对于中学生过于理解。长者恋的责任是双方的,对中学生的错误情结不能仅仅是理解,父亲有爱的权利,女孩子没有权力阻止父亲得到幸福。类似的问题在师生恋中也有反映,对中学生的错误不明确指出,就不能让他们明白自己是错的。

应该说,《羞涩的倾诉》立意是好的,作者也投入了自己全部的情感。虽然真实性上打了折扣,但依然是一本值得看的书,只是,我很想告诉少男少女,把《羞涩的倾诉》当故事读吧!

(吴若梅:《中国中学生报》青春版编辑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